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德技并修、引育并举、专兼并重、奖惩并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注重培养关、选拔关、标准关、评价关,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德技并修,注重队伍培养关
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关。高站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制定修订《师德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落实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和师德考核前置等举措,形成正向引导与反向约束双向机制,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近两年涌现出省级以上先进典型5人,1名教授获聘省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注重技术技能提升关。获批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立“一院一室一中心”,组建14个服务机构、32个团队大力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行“青蓝工程”师带徒,聘请企业导师结对子,大力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在安徽高职首家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连续4年派出技术专家组为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及学生技能大赛中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学院荣获“安徽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强化引育并举,注重队伍选拔关
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关。主动融入和积极服务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学院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功能,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博士后招收与管理办法》等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近两年引进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博士后、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注重高水平人才培育关。健全完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培育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高水平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近两年陆续培养获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淮技能大师2人、江淮职教名师1人、安徽省学科专业带头人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5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10个。
强化专兼并重,注重队伍标准关
注重专任教师实践教学关。开展“三进三送三提升”活动,组织博士、教授、青年教师等进水利管理单位、行业企业和团队,选派科技副总和理工科教师等深入企业开展挂职,深化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印发《教师参加企业(行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遴选校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50个,实现教师生产实践锻炼全覆盖,“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不断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向海外推出3个专业群职业教育标准,课程输出至印尼国家慕课平台,被授予“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建设单位”。
注重兼职教师理论教学关。制定《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高标准遴选能工巧匠、劳动模范、专业技术人员、技师等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严格落实师德管理、教育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对兼任教学情况实行学期审核制。充分发挥江淮工程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功能,建立400余名的企事业单位专家、大师名匠组成的行业导师库,遴选省级产业教授9人,有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桥梁纽带。
强化奖惩并用,注重队伍评价关
注重正向激励关。树立和强化实绩实干导向,制定教科研、学科技能竞赛等奖励办法,不断提升奖励性绩效分配比例。完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对作出突出贡献且满足基本条件的,优先向职称评审委员会推荐,一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得以优先晋升。教师工作活力充分调动,仅2023年学院就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8项。
注重负面惩戒关。充分发挥年度综合考核牵引功能,系统性重构考核指标体系和影响因子,制定《机关处室、二级院(部)和直属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量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关键性指标,推动二级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目标任务落实落细。逐步推进聘期管理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健全完善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制度机制。
学院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用心用力用情持续打造高素质“双师型”队伍,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撰稿:组织人事处 张启迪
核稿:张挺